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高校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思考_讯息

2023-06-29 11:06:54    来源:互联网

引用格式

先晓兵 陈凤.高校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4):99-103.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4.012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资料图)

高校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思考

先晓兵 陈凤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办大学”模式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借助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二级学院的管理效能。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于高校来说,数字化战略更是一种必须,而非一个选择。二级学院信息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整个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甚至无法满足日常的管理需求,部分信息化管理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据此,高校信息化部门需转变固有思维和理念,不断转变职能,围绕二级学院办学实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思维重构、支撑教学与管理的过程化、构建以新媒体为介质的共享平台、重构数字化底座、提升和培养数字素养,以及应用上云、服务下沉等方面来推进二级学院的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的“放管服”探路,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混合云;服务下沉;放管服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04-0099-05

作者简介: 先晓兵,常熟理工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硕士(江苏常熟 215500);陈凤,常熟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江苏常熟 215500)

一、引言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二级学院师生规模不断增大,同时也提出“二级学院办大学”这种有一定自主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与之对应的是,二级学院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高校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学校层面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推进,没有或者很少考虑为二级学院搭建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平台和能力支撑。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当前各二级学院的师生规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二级学院教师人数过百的已经不在少数,而学生人数都基本保持在2000至3000人左右。回想笔者的大学时代,全校师生人数可能也仅有4000至5000人,而如今仅一个二级学院就能达到3000至4000人[1]。二级学院学生规模的飞跃式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与学生人数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二级学院的教师、管理人员数量仍相对偏少。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学过程、管理过程、学习生活、服务过程等方方面面,数字化管理和教学数字化不能满足二级学院实际需求。

二、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后疫情时代,对于高校来说,数字化战略更是一种必须,而非一个选择。高校数字化建设呈现出如下现象和问题[2]

1.教学信息化环境日益多样化、碎片化

自2020年以来,新型教学形态不断兴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给在线教育按下了“快进键”,加速了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来自教育部、省(市)等各类教学资源平台的大量建设与应用,加之学校自建、种类繁多的第三方教育资源平台,使得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种类繁多,但缺乏统一建设标准,事实上造成各个数字教育资源系统应用与数据的孤岛化、碎片化,也导致线上教学应用和数据割裂日趋严重。

2.校园数字基础底座碎片化

后疫情时代,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种类繁多的线上教学、办公、会议、直播等公有云平台快速涌入高校。迫使师生应急学习数字化工具与技术,迅速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高等教育应急采用的混合和在线学习日趋常态化,逐渐与传统的线下学习方式共存。高校目前涉及的各类在线系统包括WeLink、企业微信、微信、QQ、钉钉、飞书、Zoom、腾讯会议、腾讯直播、抖音等。随着各类哑终端不断建设和使用,以及LoRa、Zigbee、NBIoT、4G、5G等网络的建设和普及,校园网络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碎片化,这些多样化平台使校园办公、学习、交流、管理协同等数字基础底座碎片化,进一步加剧高校数字化应用和数据孤岛化、碎片化,为高校的数据治理、业务治理带来更多困难与挑战。

(二)二级学院视角下的信息化建设

二级学院作为独立运行的二级教学单位,同时承担着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但事实上却缺乏相应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和数字化转型支持。

首先,高校目前建设的信息化应用大多从全校层面为二级学院提供服务,或是对师生进行管理考核,下沉到二级学院的功能较少,专门用于二级学院业务管理的服务几乎不存在。以二级学院现有的学生管理平台为例,其功能仅停留在学生各项信息的“增、删、改、查”上,远远无法满足辅导员队伍日常管理的需求。事实上,在现有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下,对学生基础信息的收集,一般先由学生自己填报,然后通过邮件、QQ、微信等工具发送给辅导员,而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汇总整理数据,最后逐级上报。在这些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仍然只是单纯地对数据进行搬运。另外,在内部学生事务审批方面,由于各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流程都不统一,学校信息化部门无法打造一个统一、通用的流程平台予以支撑,导致这些事务审批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电话口头审批或书面跑腿审批阶段,效率低下且不便于数字化,更无法从决策的角度去有效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3]

其次,信息门户平台集成的往往仅是校级业务系统,对各二级学院内部零散应用几乎没有整合,对其内部建设的公众号、微应用、微服务等也鲜有关注,更没有集成到学校的公众号、企业号或企业微信中,缺乏统一的入口。这些散落于各个学院的应用和服务,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渠道过于多样化,给师生带来了困扰,给二级学院甚至是学校带来了管理的缺口。

再次,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不少年头,正处于以数据为核心迈向人工智能的交界点。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多年积累成果数据有了大量的运用和分析,并用于辅助学校领导决策和校级管理,而较少涉及二级学院的教与学、管理与科研,更难有对二级学院产能的研判,对二级学院的纵深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也缺少思考和支撑。

最后,二级学院各自为政,学院之间甚至学院内部缺少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教资、项目、实验设备等基础资源,还是各类校内外信息、消息等,都存在着重复的建设,无形中筑成了学校内部的多重壁垒,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总的来说,二级学院信息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整个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甚至无法满足日常的管理需求,部分信息化管理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

三、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思考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教育也将再次面临转型。全面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教育事业也将迎来巨变,数字化技术将融入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扁平化组织正逐渐形成,其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架构,将进一步过渡到平台化、中台化模式[4]

(一)思维重构

人才需求的变化倒逼教育系统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转型和升级。传统高校管理信息模式如何重塑理念、重塑管理、重塑空间、重塑形态、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应对新阶段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同时,各二级学院、部门信息化队伍的专业建设工作同样急需开展[5]

(二)为教学、管理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撑

针对一些日常活动的过程管理,如会议、校内外实践实习、学术报告等各类教学活动,以及面向师生的各种消息送达、信息交互、各类问卷调查及教学过程监督等,完善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根据各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个便利、方便,且个性化、差异化的适合二级学院各自特点的管理方式。

(三)构建以新媒体为介质的共享平台

在学校统一身份管理平台、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以二级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等为介质,为二级学院自建的信息系统(如试卷、论文、数字教材、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平台等系统平台)提供单点认证集成、数据整合等支持。以二级学院资源平台为基础,打造一个统一的大资源平台,进而构建面向企业、社会的平台,真正实现平台与物、人、校内、社会的互联共享。集成平台最好能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来完成登录,既安全便捷,又普适易用。同时,在学校整体数字化能力支撑平台上,以学校全域数据能力为基础,提供开放的数字服务,为“二级学院办大学”提供牢靠的数字化底座。笔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向上看就是服务于学校层面的管理,向下看就是关注各二级学院的信息化基本诉求。

(四)重构数字化底座

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方式,对平台进行瘦身,以微平台和轻应用为基底,从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平台中选择。根据不同的服务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如二级学院师生、家长、校友以及与二级学院合作的校外企业或个体,为二级学院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更低成本的紧密连接,为二级学院提供公共能力数字化底座,服务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过程,赋能二级学院数字化转型。通过对业务的能力解构,形成数字化能力的设计。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立数字化能力,通过身份认证管理、数据交换共享、API网关、数据网关、应用网关、安全管理、消息管理等基础平台来重构校园数字化底座[6],进而构建一个校级的大服务支撑体系,以高效的建设、交付、运营来适应二级学院数字化快速变化的需求。

(五)应用上云,服务下沉

“应用上云,服务下沉”的定义是:校园数字化底座建设在混合云基础之上,是将本地数据中心(也称私有云)与公有云加以结合的计算环境,可在它们之间共享数据和应用程序。共性业务能力产品采用一些运行在公有云的产品和服务,应用产生的数据等要考虑建设在内部私有云,构建一个开放的混合云台,支撑高校灵活、开放、安全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7]。推动应用模式的变革和服务思维的转变,实现数字服务下沉,为“二级学院办大学”提供信息化支持,同时为二级学院个性化办学提供信息化能力支持[8];提供面向二级学院的各种消息协同、支付能力、在线视频、在线直播、科研协同、在线社交、开放数据服务、师生数字身份管理等服务,为二级组织和个体赋能;下沉服务还应加强数据的利用,更好地发挥数据的更高价值,改善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使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另外,“信息过载”是伴随着网络虚拟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过度获取信息的现象。如何解决该问题,实现信息和所需人员之间的有效交互,人工智能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轻量型的应用更受广大师生喜爱,由于微信用户广泛,因此智能客服机器人架设在微信平台上,与学校原有的应用进行融合。这种形态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校园信息门户的替代入口,打破目前双屏(PC+移动)模式,走向多终端、多模式的泛在服务生态,成为“连接每一个人,知会每一个人,赋能每一个人”的有效工具,将服务下沉彻底落地。

(六)提升和培养信息化素养

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是文化挑战。对于许多高校而言,转型所需的文化变革可能无法克服。高校信息化部门需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协作与联动,形成教学、生活、管理的数字化习惯。一方面,高校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工具,实现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教育模式的全方位重塑,构建以数据为关键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从而确保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另外还要通过定期的信息化培训、专题学习,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借助于各种数字化沟通交流手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数字化工作经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学习氛围。

数字化转型既是领导力问题,也是一个战略、技术、文化和人才问题。高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数字化能力,提高信息化专业人员的水平和服务理念;掌握二级学院的数字化实际需求,实时了解师生数字化学习和转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技术培训指导师生提高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时代进行的一场“数字颠覆”[9],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应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思维模式,需要在策略、流程、业务模式、组织、人才、学校文化等各方面都能有恰到好处的指引,进而推进数字化转型下的高校组织文化与组织制度建设[10]

四、结论

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高校应专注于信息化自身体系的治理,着力于促进人才培养个性化,促进高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办大学”模式下,“放管服”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11]。高校信息化部门需转变固有思维和理念,不断转变职能,围绕二级学院办学实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索建设思路、平台建设模式、系统运维模式,培养和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能力的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闲人慢语.谈谈二级学院办大学之信息化支撑[EB/OL].(2021-06-11)[2022-06-17].https://mp.weixin.qq.com/s/n5AizwMplQUz0D1r5Wv3jg.

[2]先晓兵.重构高校管理信息化[J].中国教育网络,2021(6):13-15.

[3]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9.

[4]樊旭.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化转型途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5(10):56-59.

[5]王世新.中国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J].中国教育网络,2021(4):20-21.

[6]王玉平.高校数字化转型不能迷失于数字化[J].中国教育网络,2021(9):76-77.

[7]张尔喜.常熟理工学院:你问我答的混合云校园应答系统[J].中国教育网络,2022,2(3):95-96.

[8]李敏辉,李铭,曾冰然,等.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与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35-36.

[9]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13-23.

[10]兰国帅,张怡,郭倩,等.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持续和创新——《2020 年十大IT议题》报告解读与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5):12-25.

[11]王加年,于俊伟,徐晴.常熟理工学院:微服务推动二级学院放管服[J].中国教育网络,2020(6):80.

Reflections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y

Xiaobing XIAN1, Feng CHEN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2.Informatization Offi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Abstract: The “academy runs university” model in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academy in universities can be improved.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digit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part of daily work in universities. For universities, digital strategy is more of a necessity than a choic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zation in academies lags far behind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and even cannot meet daily management needs. Som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still haunts in the initial stage. Based on this, the IT department of universities needs to transform its inherent thinking and concepts, constantly transform its functions, and focus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es’ educational entities. It should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inking restructuring, support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building a sharing platform based on new media, reconstructing the digital base, improving and cultivating digital literacy, and applying cloud services and sinking servi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 for the “rele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Key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y;Digital transformation;Hybrid cloud;Service sinking;Delegation;Regulation and service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