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柔性传感器 实时监控健康“头号杀手”
用一块特殊的力-电转换生物材料,制成一个厚度200微米的柔性传感器(正常血管厚度的十分之一),包裹在血管或者心脏周围,就能在手机等外围设备上清晰记录心血管系统在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全身血液压力的细微变化,同时更精确、实时地反映病变位置在发病初期由于组织和细胞异化所造成的心血管壁外压力的微小差异。
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创造了一种通过监测心血管壁外微应力变化构建的心血管疾病超前预测和术后实时追踪的新方法。目前,该课题组取得阶段性技术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国际纳米技术和纳米器件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上。
新型纳米材料实现高效生物力-电转换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血管是否通畅关系到整个心血管系统能否正常运作。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专家称,心血管疾病的“超前预测”和“术后实时追踪”是临床有效诊断此类疾病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针对需要血管肿瘤切除、心脏内支架、瓣膜、血管置换和血管内支架等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然而,现行的各类分子筛查和影像学技术由于缺乏精准的特异性识别功能,使心血管疾病的超前预测和实时追踪成为临床诊疗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冯章启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生物电子材料与纳米器件的开发,试图通过监测心血管壁外微应力的变化构建心血管疾病超前预测和实时追踪的新方法。
据论文第一作者李通博士介绍,此次他们首创了一种具有高效生物力-电转换性能的柔性纳米纤维材料,它的厚度仅有200微米,并能够精确感受压强变化,再以电压形式表现出来。
该材料含有丰富的力-电转换偶极子,在仅1000帕斯卡的微压强作用下即可产生每立方厘米1154伏的电压,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植入体内后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心血管
基于此,该课题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柔性的植入式压力传感器。他们将该传感器植入到实验动物(成年猪)体内的外周血管和心脏部位,其不仅清晰记录了心血管系统在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全身血液压力的细微变化,同时输出的压力信号更精确,实时地反映了病变位置在发病初期由于组织和细胞异化所造成的心血管壁外压力的微小差异。
“正常人的血压是有频率性的跳动,但是当血管出现了一些组织或者细胞异化的时候,那么探测仪上就会产生一个波动的信号,无论它是变大或变小,都是紊乱的,我们一旦探测到这个紊乱的信号,与内部存储的信号不匹配的话,就会发出一些警告,表明血管可能出现问题。”冯章启介绍说。
未来,该柔性传感器可伴随心血管手术一同植入体内,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的引入,医护人员即可在手机等客户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和诊断。
冯章启解释说:“我们把它转换成可以遥感输出的一个电信号,可以在未来的技术中,把它改造成用手机接收的信号,手机接收到信号后,可以把这个信号分享给医院,这样就可以做到实时远程监控。”
同时,这一超灵敏柔性植入式压力传感器的成功研制也为体内微应力的精准检测提供了可参考的新方法,对临床实时、精准测量脑颅压、肾脏压、眼压等具有极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相关阅读
-
幼教人的盛会:2020 CPE中国幼教展老时...
这是一场幼教界的盛宴400+国内外展商900+海内外知名品牌37000平米+... -
从“神童”到“撤奖” 是谁让造梦大...
我们必须坚持办大赛的初心,那就是培养和选拔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
2.44亿年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在云南...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罗平... -
气态巨行星“内心”首次发现 有望揭示...
英国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最近发现了一颗新... -
科学家表示银河系可能有36个外星文明 ...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发表文章称,英国天体物理学家近期发表研究... -
黑猩猩被发现有心骨 有些人类也会有?
美媒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在患有一种常见心脏病的黑猩猩体内...